传统修复模式面临挑战,质量一致性难保证
在传统车身修复流程中,工人多依赖目视与经验判断缺陷位置及修复程度,这种方式存在主观性强、标准难统一、培训周期长、质量易波动等问题。不同操作人员对缺陷的判定尺度不一,修复范围难以精确控制,导致部分工位存在修复不足或过度修复的现象,直接影响整车制造的品质稳定性与生产效率。
激光投影定位技术实现“精准指引”,缺陷修复有据可依
针对上述痛点,LightVision 3D激光投影定位系统通过将三维CAD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激光投影,直接将缺陷轮廓与修复路径投射于车身表面。该系统依托高精度激光投影仪,能够实现±0.25mm的定位精度,并可根据环境变化实时校准,即使在复杂曲面部位仍能保持投射一致性。
在实际操作中,工人可以清晰看到待修复区域的精确边界与建议修复顺序,从而显著降低误判与漏修概率,使修复过程从“凭感觉”转向“按图作业”。
标准化作业流程形成,新老员工协同提质增效
该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作业流程的标准化。系统通过投影引导,将整个修复过程划分为缺陷识别、修复准备、精准操作与质量验证四个阶段,每一阶段均有明确的视觉提示。这种直观的操作方式不仅缩短了新员工培训周期,也使得不同经验水平的操作人员均能实现接近专家级的修复质量。
此外,该系统支持多工位并行作业,无需依赖实体工装,有效节约了存储与管理成本,提升了产线柔性。
数字化与可视化融合,激光投影成汽车智造关键工具
业内专家指出,激光投影技术的引入,是汽车制造业从“经验驱动”迈向“数据驱动”的重要标志。该系统不仅可用于车身修复,也已在碳纤维铺层定位、电池包安装等精密装配场景中广泛应用,逐步成为支持汽车数字化工厂与数字孪生建设的底层技术之一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与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,制造过程中对精密度与一致性的标准也日益严格。激光投影定位技术通过融合数字化设计数据与现场可视化引导,为车企提供了兼具高精度、高一致性、可追溯的制造手段,有望在未来智能制造体系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。
可以预见,在汽车产业持续追求品质升级与效率优化的背景下,激光投影技术将作为一项重要的使能工具,助力行业构建更加精益、透明、可靠的制造新生态。